(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宁波12月7日消息)12月6日-7日,中国民办教育西湖论坛在浙江省宁波市召开。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认为,民办教育不是一种经济行为,更不能把民办教育事业当作生意来看。跳出民办教育举办者和校长的利益来看,近年来民办学校营利性、非营利性分类管理,坚决遏制部分民办幼儿园过度逐利行为的政策调整有其合理性,保障了公共利益的方向和价值。
“中国民办教育不能与民营经济的作用和地位相类比”“中国民办教育不能与国外私立教育划等号”。杨东平作题为《重新认识民办教育》的主旨演讲,引起了民办教育界人士的关注与思考。
“一旦资本市场与民办教育结合将非常‘凶猛’”。据杨东平分析,当前国内民办教育主要存在过度营利性的“基因缺陷”;“公办民助”“不公不民”“公民通吃”等假民办学校破坏和影响了民办教育正常的生态环境;民办学校在应试教育轨道上的单一竞争,而且这种竞争是以生源竞争为导向的恶性竞争,既破坏了基础教育的生态,又给青少年学生带来了沉重的学习压力和负担;民办学校形成与公办学校激烈竞争的格局,甚至在一些地方出现学校“民进公退”的现象;民办学校没有成为教育创新的增长点,离办民办教育“试验田”的初衷有些远等。
谈到中国民办教育的发展,业内人士往往就讲国外的私立教育如何发达。杨东平说,他经过比较研究分析发现,国外或境外私立教育的基本特点是,私立学校占比很小,与公办学校从不是尖锐对立的竞争关系。在美国,基础教育私立学校仅占5%左右,且多为宗教学校;德国私立中小学学生约占全国中小学学生总数的9.3%;法国约有17%的学生在私立学校就读,多数为教会学校;芬兰1-8年级,私立学校学生数占比仅为1.9%,高中学生数占比为6.2%;瑞典义务教育阶段,私立学校学生占比3%,高中学生占比3.5%;丹麦私立中小学校的学生数占比13%。
杨东平教授举例说,长三角地区某市民办学校中考分数平均比公办初中高出40分,招生生源和录取名额比是4:1。为什么民办学校可以有更多的招生自主权,公办学校没有?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华在民办教育未来发展新态势主题报告中也认为,民办教育面临来自观念、制度和政策方面的挑战。
对于民办教育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杨东平、吴华等专家建议,要从“资本家办学”走向教育家办学,超越营利性,超越应试轨道的生源竞争;在“非营利”政策框架下构建中小学学校制度;改革办学体制,增加教育的多样性和选择性;鼓励多样化的教育探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