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华厦学院2021-2022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近日发布。报告全面梳理了我校学年度本科教学,总结成绩,发现问题,持续改进,以期努力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
按照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通知要求,报告分本科教育基本情况、师资与教学条件、教学建设与改革、专业培养能力、质量保障体系、学生学习效果、特色与发展、存在问题及改进计划等七大部分。
2021-2022学年,学校有27个本科专业,其中工学专业9个,占33.33%;管理学专业6个,占22.22%;经济学专业3个,占11.11%;,占7.41%;艺术学专业5个,占18.52%;理学专业2个,占7.41%。
全日制本科在校生7446人,函授学生101人,折合在校生总数7456.1人。
全校教职工505人,专任教师329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114人,占比34.65%;具有硕士、博士学位273人,占比82.98%;“双师双能型”教师104人,占比31.61%。现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教育部教指委委员1人、福建省“双百计划”领军人才1人、省级高层次人才11人、福建省闽江学者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厦门市第八批“双百”海外高层次人才1人、厦门青年“双百”人才-第四批、第五批和第六批青年创新人才1人、福建省第八批引进高层次人才C类人才2人、厦门市第十一批拔尖人才1人、厦门市B类柔性引进人才1人。学校现建设有省部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高层次研究团队1个。
2021-2022学年,学校开设本科课程974门,其中专业选修课271门,公共选修课96门,选修课占比37.68%。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506,占总课程门数的52.00%;课程门次数为1126,占开课总门次的39.55%。学校严格落实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工作,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比例为100%。
本学年主讲本科专业核心课程的教授19人,占授课教授总人数比例76%。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本科专业核心课程89门,占所开设本科专业核心课程的比例为35.32%。
2022年,学校招生计划2100人,面向全国23个省份招生,实际报到2002人,实际报到率为96.20%,生源质量继续呈现向上趋势,居省内同类院校前列。物理+不限专业组最低投档分443分,超省切线15分;历史+不限专业组最低投档分474分,超省切线6分,相比去年均有明显提高。面向22个外省招收普通类本科生546人,实际录取546人,生源质量稳步提升,居省内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方阵。广东省历史科目组最低投档分超省控线52分,辽宁省物理科目组最低投档分超省控线60分,黑龙江省理工类最低投档超省控线51分。
2022年,学校共有本科毕业生2017人,实际毕业人数1914人,毕业率94.89%,学位授予率为99.95%。截至2022年8月31日,学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88.92%。毕业生最主要的毕业去向是企业,占85.14%。学校采用麦可思第三方对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评价,毕业生职业流向和各学院、各专业培养情况基本吻合,专业对口,就业实现质量较好。用人单位对本校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为96%。学校就业面向符合学校培养目标要求,毕业生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相关性较高,就业岗位适应性较强,毕业生对就业工作的满意度较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较高。
在教学建设与改革方面,学校坚持培育特色专业,深化存量整合,致力做强优势,以“新文科”“新工科”建设为引领,发挥国家和省一流专业等优势专业的示范作用,推进专业交叉融合,主动布局区域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了新工科先行、文工结合、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重点培育数智供应链专业群、信息技术专业群、民生科技专业群、智慧财税审服务专业群、会展经贸专业群及人文创意专业群等6个应用型专业群。形成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等专业建设成果,获评省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项,省级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
学校坚持“梯度推进、分层建设、分级管理”的建设思路,制定《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保证每一门课程都是合格课程;制定《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实施方案》,积极推进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打造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省级一流课程等“金课”;开足开满开好思政课,探索“思政+专业+实践”教学新模式,夯实铸魂育人课程根基,增强师生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制定《通识选修课选修及修读规则》,开设人文领域、社会领域、自然领域、拓展交叉领域四大领域通识选修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的个性学习需求。
学校重视实验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2021-2022学年,本科专业实验课开出率为100%,;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课程404门,占实验课程的80.96%。以毕业设计、育苗基金、学科竞赛、双创训练等形式全面开放实验室,学生在开放实验室完成省级以上“双创”训练计划项目96项,参与教师科研项目62项,获授权专利77件;学生考取各类职业资格证书599人次,854人次学生获学科竞赛奖项401项。《虚拟仿真智能制造自动化生产线》等3门课程获评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
学校制定《实习工作管理办法》等制度,加强实习实训管理,做到经费有保证、实施有方案、学生有周报、教师有跟踪、学校有检查。与中兴、华为、厦门国贸等知名企业展开紧密合作,建有167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涵盖全部本科专业,本学年在企业实习实训学生4726人次。我校与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的“华厦•国贸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产教融合”项目入选教育部第一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
学校积极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构建课程教育、协会指导、创业竞赛、项目孵化、成果转化一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创新创业教育覆盖面100.00%。设立“如春创新基金”等专项扶持资金,学生共获各级创业资金支持近300万元,《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程获评省级线下一流课程。本学年,立项建设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5个(其中创新2个,创业3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7个(其中创新16个,创业11个),学校获颁科技部“国家级星创天地”,省“产创融合教育实践示范基地”“众创空间”等称号。
学校大力开展智慧教室、智慧校园建设。依托超星、中国大学生MOOC等网络教学平台,实现所有课程均在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建成省级线上一流课程2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6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3门、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继续教育网络课程8门,校级在线课程32门。本学年,我校教师主持建设省部级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9项。
项目类型 |
国家级(教育部) 项目数 |
省部级项目数 |
总数 |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1 |
1 |
2 |
新文科建设试点专业 |
1 |
0 |
1 |
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
0 |
1 |
1 |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
0 |
2 |
2 |
线下一流课程 |
0 |
4 |
4 |
教学创新大赛 |
0 |
2 |
2 |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案例 |
0 |
1 |
1 |
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 |
0 |
9 |
9 |
在特色与发展方面,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不移走“传承公益文化,做足地方文章”的特色发展之路,以学生发展为主线,从传承公益基因、深化融合创新和服务地方发展三个维度锚定育人目标,深化内涵建设。学生参与志愿服务15000人次,获评厦门市星级志愿者9人,获得厦门市高校无偿献血表彰奖项26个,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获国家级表彰1项,省级表彰8项,“华厦青年智囊团”入选2022年共青团中央“强国有我‘核’你一起”大学生志愿宣讲团。“厦门市物流与供应链学会”落户学校,校行企共助“厦门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建设;与中兴通讯共建“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ICT产业学院”,其中“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获评教育部示范性基地,通信工程专业的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获评省级本科教学团队;学校入选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项、教育部首批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1项。建成“福建省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检测试剂与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厦门市食品药品安全重点实验室”等市级以上公共服务平台8个,服务地方企业200余家;依托通信工程等三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厦门金砖新工业能力提升培训基地;在《2022年ABC中国民办大学排名权威发布》中,学校人才培养、社会影响力、教学建设、学术科研、素质教育和合作交流等指标突出,名列全国民办高校第60名,福建省第2名;在《2022-2023年综合竞争力排行榜—民办院校竞争力排行榜》中位居全国第50位(共226所),福建省内第3位(共10所);其中“物流工程专业”作为国家级一流专业,专业建设成果丰硕,获评五星级等级,排名全国106个专业点的第7位。
厦门市金砖创新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李铭一行莅校调研考察
厦门金砖创新基地建设工作
学校组织了大学生学习满意度调查。从学习满意度调查结论看,学生对学校校园环境、教学过程、学习条件、个人学习状态等都整体趋于满意。